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本文由中醫師 吳心瀞審閱
由於現代人工作時間長,下了班只想回家休息,鮮少有時間運動。在長時間久坐之下,不但容易形成久坐水腫外,就連小腿緊繃腫脹也跟著來。想要消除腳水腫,那就要先來了解造成水腫原因有哪些?正確了解後,才能對症下藥正確消水腫。你還在問:如何消水腫?水腫怎麼辦?不妨就透過本篇一起來了解吧!
基本上,人體有70%是水分,且其存在細胞中、細胞外,還有內含在血液當中的水分。故當身體內水份配比失衡,細胞組織間積累了過多的液體,就會被稱之為「水腫」。通常女性水腫發生的機率,會大於男性。
「水腫」時常會出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,最常發生在腳、腳踝或雙腿;其次,才是臉部。亦可從以下方式判斷,自己究竟有沒有「水腫」問題發生:
造成腳水腫的原因很廣泛,但大致可分為3大類:生活習慣與飲食、疾病或藥物和賀爾蒙造成的水腫。
但如果懷孕初期,就出現明顯「水腫」的狀況,需先排除判斷是「病理性水腫」,還是「生理性水腫」。可以從發生的部位分辨,若是「水腫」不僅出現在下肢,就連全身、臉部或會陰部也有,則可能會是「病理性水腫」。這時,就會需要提醒孕媽咪儘早前往醫院確認,避免衍生成更嚴重的疾病。
久站、久坐會造成腳水腫的原因,就是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,血液堆積在下半身,無法回流至心臟造成。而抬腿動作能讓雙腿高過心臟,再藉由地心引力的影響,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,促進全身的循環,幫助解決腳水腫問題。
按摩可以幫助腿部的淋巴循環,代謝囤積在體內的多餘水分。通常,腳水腫會發生在小腿和腳背的位置,就可以針對這兩處的穴道淋巴位置,用按壓、指揉或點按的方式進行按摩。
足三里穴:膝蓋凹陷外側,往下延伸四個手指寬度,近端指節的位置。
三陰交穴:腳踝內側,往上延伸四根橫手指寬的位置。
陰陵泉穴:膝蓋內側下方,延伸到小腿的凹陷處。
紅豆和黑豆,皆具有豐富的礦物鉀,能平衡體內多餘的鈉離子、排出水分,幫助消水腫。若害怕豆味的朋友,玉米鬚茶也是幫助消水腫的好選擇。玉米鬚能幫助利尿、代謝體內多餘的水分,以達到消水腫的效果,但要注意哺乳中的媽媽就不建議飲用玉米鬚茶。此外,黑咖啡中的咖啡因也有促進新陳代謝的能力,早上一杯黑咖啡幫助提神外,也有助於消除早上的水腫。
在睡前或天氣寒冷時,使用約38~40度的溫熱水,控制每次約5~8分鐘的時間,能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、放鬆緊繃腫脹的小腿。建議挑選桶子較高、可泡至三陰交穴位,甚至是足三里穴、膝蓋下方的泡腳桶,同時亦可適時選用幫助解決小腿緊繃腫脹的相關泡腳產品,以提升消水腫的效果。
若以中醫角度來說,水腫不只是氣血循環不好,更有部分原因是濕氣堆積造成的。足貼使用中醫的外敷法原理,並使用了能幫助消水腫的草本配方粉包。僅需貼在湧泉穴的位置,刺激穴道,將體內的濕氣吸附在乾燥的粉包上,幫助代謝排水。
利用刮痧刺激經絡穴道,可疏通淤積阻塞的氣血。刮痧前記得要塗抹乳液潤滑、避免肌膚受傷;且刮痧的方向建議要統一,從上往下刮或是從下往上刮。常見的小腿水腫問題,可以順著小腿內側脾經位置,反覆數次至微微發紅即可。但要特別注意,孕婦不建議使用刮痧的方式消水腫喔!
中醫理論上,「水腫」的產生是因為體內堆積過多的濕氣。而將濕氣排除的方法有2種:一種是上述所說的「利尿」,排出水分;另一種則是「發汗」,代謝多餘的水分。泡腳和運動其實都是使用發汗的原理,改善水腫。另外,運動也能增強血液循環,幫助小腿肌肉收縮、提升幫浦作用,讓血液順暢流回心臟、不至於堆積在下肢、造成水腫。
基本上,除了少吃高鈉高鹽、重調味的食物外,還要避免久坐與適當喝水也是很重要的!唯有足夠的水分,才可以維持身體機能的新陳代謝,同時稀釋體內的鈉離子,以減少水腫的發生機率。
最後一點,就是要少喝酒。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大,下班後一定少不了小酌幾杯的解壓行程。雖然你一定很疑惑,喝酒不是會利尿嗎?但要知道,其實酒精會抑制抗尿賀爾蒙,導致頻尿、身體缺水;而大腦想要極力想留住水分,最後就會造成水分過多,身體浮腫現象產生。
主治項目
內科調理、婦科月經不調、中醫美容塑身
學經歷
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、鹿港基督教醫院醫師、中醫內科醫學會會員、
顏面針灸醫學會會員、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士